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陈宜峰教授课题组在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构建多层次手性中心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CatalyticDesymmetric Dicarbofunctionalization of Unactivated Alkenes”“CatalyticAsymmetric Diarylation of Internal Acyclic Styrenes and Enamide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
从烯烃出发,高效构建立体专一性的手性分子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烯烃的不对称双官能团化反应可以在烯烃的两端都引入两个不同官能团的同时,构建多个手性中心,能够迅速增加分子的复杂性,是一类具有吸引力反应模式。陈宜峰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不对称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
去对称化反应是指含有前手性中心或内消旋化合物在其中一个反应位点选择性官能团化的同时,实现对映面识别的过程,是一类合成手性小分子的重要策略。陈宜峰课题组利用性质稳定且易于制备的胺甲酰氯取代的1,6-二烯为原料,通过镍催化还原偶联策略,使用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少的手性8-喹啉噁唑啉为配体,实现了非活化的1,6-二烯的去对称化不对称胺甲酰基-烷基化反应,为含多手性中心的γ-内酰胺的便捷式合成提供了一类全新、温和高效的方法。该成果近期发表于Angew. Chem. Int.Ed. (DOI: 10.1002/anie.202111598) 。
简单的非环状内烯烃参与的分子间多组分双碳官能团化反应来构建多个手性中心在有机合成中仍然是巨大的挑战。陈宜峰课题组利用两类简便易得的非环状内烯(肉桂基氨基甲酸酯和烯酰胺两种烯烃)为起始原料,实现了钯催化内烯的不对称Heck型1,n-双芳基化反应。该反应能够以专一的区域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以及高对映选择性分别实现含有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三芳基丙醇、三芳基乙胺类衍生物的模块化合成。此外,他们还实现了苄基取代烯酰胺的1,3-迁移对映选择性双芳基化反应,手性钯中间体经过立体专一性的链行走过程,在烯酰胺的C-1和C-3位同时引入两个不同的芳基,实现一系列手性三芳基丙胺类衍生物的合成。该成果近期发表于J. Am. Chem. Soc. (DOI:10.1021/jacs.2c03411)。
这些研究成果第一作者分别为博士后伍贤青和博士生席洋,通讯作者为陈宜峰教授,并获得了曲景平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此外,这些研究工作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数据表征工作得到了铁算算盘4905香港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159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3411